“老赖”很冤:我不是限制高消费而是失信被执行人,你们误会了

发布时间:2020-12-25 09:42:30  |  来源:法眼看法  |  专栏:典型案例

近日,9岁女孩被成“老赖”一事让众多网友不能接受,我们都会疑惑:9岁的年纪怎么成为老赖?其实只是一些媒体的“误读”而已。
据有关媒体报道,该女孩父亲以55万元价格向王某出售房屋,但房屋未能过户成功。现房子在女孩名下,法院判决女孩偿还王某55万元,而女孩无力偿还,在执行过程中被“限制高消费”。
网络传播的时却成了“九岁老赖案”,是有关人员的对“限制高消费”存在误解。那什么是老赖,法律依据是什么,与“限制高消费”有什么不同呢?
1.哪些人是老赖?
 
“老赖”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欠人钱财,但赖着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人。简而言之就是欠钱不还赖账的人,这类人成为社会诚信的“毒瘤”,让人与人之间产生“信任危机”,影响社会和谐。
为了整治这类的社会问题,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“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”,俗称“老赖”的黑名单,用于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。
法院会定期公布“失信被执行人名单”,而失信被执行人主要的法律依据是2017年生效的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》,若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,成为“老赖”,“将一处失信,处处受限”。
因此,事件中的9岁女孩只是被限制高消费,还谈不上“老赖”,那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?
2.“老赖”与“限制高消费”有什么不同呢?
“老赖”与“限制高消费”都是法院执行过程中采取的督促被执行人的手段,但一个是信用惩戒,一个是消费限制,二者存在很大区别。
法律依据不同:“老赖”的依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》,而“限制高消费”的依据是2015年出台的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》。惩戒对象不同:“老赖”只能惩戒被执行人,而“限制高消费”中既包括自然人和单位,若被执行人为单位,一旦被限制后,是禁止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、主要负责人等人以单位财产实施相关的消费行为。惩戒程度不同:“老赖”的限制方面远远多于“限制高消费”,包括自己的衣食住行和职业以及子女的升学就业,是处处受限,而“限制高消费”则顾名思义是限于消费限制。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不同,但回到事件本身,对于9岁孩子限制高消费是值得商榷的,依据目前民事相关法律,9岁为完全不负民事责任年纪,即使其从事高消费行为也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活动,“限高”的意义不大,而且于情于理不合。目前涉事法院已公开致歉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(法眼看法)